热点聚焦 | 宋国君:中国环境政策与管理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07
12月2日,2017澳门太阳集团6138教师研究成果报告会(I)于世纪馆B102教室成功举办。报告会分为上下午两个半场,上午由环境与资源管理系教师主讲,下午由环境科学系教师主讲,各位教师就个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展示。澳门太阳集团6138“明德环境”厚重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员们现场听讲并整理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报告,本期我们推出宋国君老师的讲座实录。
中国环境政策与管理的发展
宋国君 教授
我们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排放水平中,固定源的排放量并不乐观。我们国家空气污染的“散乱污”也没有足够的来源依据。既然固定源的数据是可控的,那么水的排放量可控吗?目前,在污染排放中,用了多少水,排了多少水,在数量上全部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还是要回到排污许可证。按照排污许可证的管理,政府的环境管理,企业的环境管理,基本都被排污许可证制度包含在内。我的报告主要以水为例,水的排放基本上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点源的管理我主要讲四个方面来界定管理的框架,首先是地表水质管理标准,第二个是点源标准排放制度,第三是地表水达标规划制度,最后就是点源排污许可证。这个框架里基本看不到环评,也没有排污收费。现有机制中,环境统计基本上也不存在。
首先是地表水质管理标准。在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美国的管理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种机制:按照水体的使用用途去确定水质标准。那么中国和美国的水质标准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国的南方北方,黄河长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水质基准实际上就应该是每条河的基准。目前在我们国家,反退化的原则实际上把我国的环境容量在环境管理中取缔了,地表水的控制目标就是零排放。水本身没有环境容量,但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是有的,因为水可以降解一些物质。所以反退化的原则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用量和水质。
地表水管理标准是一项制度,但我们国家还没有把它当成标准。现在地表水管理标准只是国标,实际上国标是指技术上的标准,产业上的标准。然而地表水管理标准应该是强制的,应当以法规的形式实施。我们国家的燃油的标准就出过类似情况。燃油标准间接使空气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就应该对燃油进行达标规划制度。对于此类规划,我们国家的设计还不够清晰。达标规划需要权威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而不是同级政府之间审批。综上,地表水管理需要达标规划制度。
接下来是点源排放标准。基于技术的标准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水生生态系统保护需要,但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仅靠一个基于技术的排放标准显然是不够的。基于技术的标准就是指我们对污染排放的控制能力,不同水域的标准应当是不一样的。排放标准是最重要的管理制度,也是最能在经济和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制度。排放标准的效益分析正是经济和环境事业发展的关键,排放标准的效益分析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是排污许可证,这是我们国家刚开始实施的制度。我们把排放管理叫做排污许可证管理,实际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根据行政许可、达标规划、排放标准等上述多个方面的制度保障才能发挥作用,单独靠政策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
讲完大的管理框架,我们再来谈地表水水质标准具体的一些内容。生物体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分,那么地表水排放有急性污染和慢性污染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一概念说明水质标准要按照排放的具体情形科学细分,制定不同的处理标准。
· 污染物允许稀释。
有些污染物是可降解的,所以一些污染物可允许稀释,要根据污染物去确定。
· 排放标准的测量
排放标准不但要在排放口测量,还要在黑色的达到急性生物基准的地方测,还有在浅色的边界处测,这样才能科学地确定排放标准。
· 混合区的概念
我们国家还没很明确的混合区概念。如果按照美国的概念测量是没有环境容量的,因为我国混合区太小。地表水质管理的改革是水质管理的目标。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水的管理时按照流域管理的,但是水质仍然是行政管理。应该落实到流域才对。
排放标准要看常规的污染物还是非常规的,还是有毒物品。美国的排放标准很多,也就是针对性很强。
点源排放管理的进展。有关规定是3年有效。每一轮新出的许可证都会增进排放限制。
许光清老师点评:
排污许可证是去年正式提出来的环保制度,是作为固定源点源的排污许可制度。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排污学科制度跟今天的是有区别,当年只是规定某一种的许可证,但现在是全部行业所有污染,多种污染要统一在一个许可证上。这一制度还要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有个有效的衔接。在企业层面为环境统计,排污收费,环境税,排污交易提供了一个数据基础,是环境管理核心的技术,还有很多科学和技术的问题有待于研究。不是达标了就完成了目标。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的研究空白和不清晰的地方。水质和地表水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流量流速是协同加强的还是减弱的,这些基底还不是很清晰。空气也会受到很多气象条件的影响污染物。还有二次生成的、中间传输的影响。所以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还是很复杂、有待研究的。在时间上空间上也需要非常科学的监测才能做到质量的控制和使得质量达标。
注:本文根据宋国君老师和许光清老师讲评记录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记录人: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