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yj/rdjj/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 张象枢:基于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论

发布时间:2017-12-22

1.1 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

18世纪中国的发展曾处于全球的首位。据贝克罗统计,1750年(乾隆15年)中国GDP 占世界GDP 32%,印度占24%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占17%。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 仍占30%,为各国之首。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GDP 仅占世界GDP 的6%。1949年建立新中国,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1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GDP 计算,中国的发展仍处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性以及成果分配的普惠性等方面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


1.2 发展问题的复杂的复合巨系统性

人们对发展问题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通过借鉴他人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总结自身经验教训,逐步加深的过程。认识到考虑发展时,要从仅关注生产到必须兼顾交换、分配和消费;从仅关注经济问题到必须兼顾社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思想文化问题和政治问题;从仅关注当代人的发展到兼顾下一代人的发展。总之,发展问题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总体协调的复杂的复合巨系统性质的问题。

历史学家戴逸教授在《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一文中指出:“18 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何以未能跨越近代的门槛。学者们就这一舞台进行了长时期的探索和激烈的争辩。看来可以指出以下一点:近代史是一个复杂到社会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法制等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步前进。经济是最为重要的,没有经济的增长,就没有其它领域的真正进步,而没有其它领域的进步,经济也不可能一枝独秀,制造出近代化的奇迹。……中国在康雍乾时代虽然已有相当的近代因素的积聚,但要看到政治、文化、思想、科技、法制多个领域中存在许多陈规陋习,榛莽密布,严重阻碍着近代化的步伐。……康雍乾盛世表面上灿烂辉煌,人们睡在天朝上国的沉沉大梦之中,但其社会结构已陈旧僵化,难于逾越近代化的门槛,必然面临着下滑跌落,变成衰世凄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问题,同样从正负两个方面证明了上述关于发展问题性质的论断。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解放思想、经济体制改革、引进外资、坚持不懈地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任务努力奋斗,中国怎样能够取得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今后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到本时世纪中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

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妥善发展中的复杂的复合巨系统性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3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基础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是一门探索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复杂的复合巨系统性问题的学科。它的研究客体是处于不断演化中的环境社会系统。

环境社会系统是由环境系统和广义社会系统组成的,广义社会系统由经济子系统、狭义社会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研究环境社会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社会系统工程或称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系统科学和环境社会系统分析是环境社会发展学的方法论基础。环境社会系统分析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及时掌握准确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恰当控制措施,正确处理系统整体协调、系统发展各阶段衔接以及系统与其环境相互适应等问题,达到优化系统整体功能的目的。

图1 环境社会系统结构及各子系统之间关系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任务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科学与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集成相关领域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的知识,探索实现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途径。


1.4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主要内容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主要内容是:环境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整体、和谐、公正;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社会系统的异同比较;环境社会系统演化与人类文明更替;环境社会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相结合是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基础;环境社会优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判别准则——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核心——狭义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与环境生产“三种生产”;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动力——物资、人口与环境“三种供需”;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关键——物质、能量与信息“三流畅通”;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空间支撑体系——陆、海、空“三足鼎立”;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城市、乡村、野外(保护地)“三位一体”;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保障——政府、企业、公众“三者共治”。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结构框架


2 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灵魂——整体、和谐与公正

2.1 整体是环境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

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社会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科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涌现性”,即当系统各组分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具有各组分简单相加所不能具有的性质。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正确处理系统整体协调关系、系统发展过程各阶段衔接关系以及系统与其环境相互适应关系,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可见,整体是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灵魂。


2.2 和谐是环境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

组成整体的各子系统、各元素各有自己的特性,系统是由具有不同特性的子系统和相应的元素整合而成的。系统整合的过程是各对立面统一的过程。系统整体内部的对立面双方达到统一的前提是:双方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依赖;双方对立、冲突、斗争的结局只能是达到新的统一,即“合二而一”。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系统整合要求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矛盾,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由于和谐是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前提,和谐也应视为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灵魂。


2.3 公正是环境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

系统内部各对立面达到统一的前提是,双方的存在都有其客观依据,都是客观必然的。彼此之间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就环境社会系统系统而言,人是人身内的自然,自然是人身外的自然。人不仅源于自然,而且永远存在于自然。人所需要的一切也都是来源于自然。离开自然人类就不复存在。人永远是社会人,人只有与他人形成互动关系,才能存在。人类必须公平地对待自然(如图3所示),也必须公平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由于公平对待自然、公平对待他人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公正也应视为环境社会优化发展的灵魂。

图3 人通过劳动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


3 文明更替是环境社会系统演化的客观必然规律

3.1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社会系统的异同比较

环境社会系统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且永远依存于自然生态系统。两者相同之处表现在:均服从于客观必然规律;均为复杂巨系统;均有物资流、能量流和信息贯穿于系统内部各组分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环境社会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环境社会系统具有组分的杂样性。其中,既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又有社会环境的多样性,还有两者相互交织形成的多样性。

第二,系统边界具有更强的模糊性和界面关系更明显的复杂性。

第三,环境社会系统功能具有多元统一性。它是环境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政治功能等功能的统一。

第四,系统结构的复合性,环境社会系统是由环境系统和广义社会系统复合而成,广义社会系统又是由经济系统、狭义社会系统、思想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复合而成的防护复合的复杂巨系统。

第五,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动力机制的差异性与系统整体各类动力机制之间的联动性。

第六,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表现形式的与流通过程的特殊性

第七,系统演化形式复杂性。环境社会系统兼有系统自组织和系统他组织两种演化形式,而且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两种演化形式结合的水平和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人对环境社会系统演化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

第八,人在系统中角色的多重性,兼具生态人、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和政治人等多重角色。环境社会系统的优化发展与人作为生态人、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和政治人的全面发展,与人作为体力劳动者、智力劳动者、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全面发展,与人的道德、智能、体能、美感、劳作(从道德之心出发,运用智能、体能和美感,通过劳动进行创作)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深刻认识环境社会系统的上述特点,对于寻求环境社会优化发展之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文明更替阶段性是环境社会系统质变过程的反映

环境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其演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动态变化的进程。依据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变化的阶段性,可以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划分为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即农业文明)、商工文明(即工业文明)和生态–信息文明(即生态文明)几个时代。


3.3 当前全球范围人类文明演进的态势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当前人类文明演进呈现出复杂纷繁的状况,甚至我们可以从不同地区找出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所有文明形态的痕迹。但是从总体来看,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已经为探索通向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一定的必要条件;而工业文明的话种种负面影响也已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来了,从而产生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全球范围内,先进的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一些国家有一定优势,但是,人类文明更替的无数事实表明,每当先进文明代替落后文明的关键时刻,总会有处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反而有可能较早地进入开拓新兴文明的前列。英国率先跨入工业文明时代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因此,在当前人类即将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前夜,先进的发达国家固然有其优势,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有机会。


3.4 中国在文明更替的特殊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特殊的文明更替时期。中国是在尚未完成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更替的条件下,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国内外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已相当充分地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也必须开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这就使中国进入由农业文明以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两种文明更替相互交织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我们担负而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充分汲取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丰富遗产中的精华,扬弃其中的糟粕。

其次,要大大方方地、踏踏实实地、完完整整地补好工业文明的课,把工业文明的一切好东西学到手。要认真总结中国奋力跨过近代史的门槛,进入现代化长期过程中的一条最深刻的教训,这就是尽管我们一直努力学习,但是仍未能补完工业文明的课。其原因,从主观来看:一方面,痛感自己已经落后,总是急切地想一步登天,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忽视中国实现现代化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狠下心来,一门一门地学好每门功课。从客观来看:正如毛泽东提出的“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这一问题所表明的,英美日等工业文明发达的国家老是怕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猛醒过来,迅速赶上并超过它们,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天美国的“重返亚洲”,老是要千方百计地干扰中国补好工业文明的课,阻挠中国实现现代化。我们一定“反其道而行之”,下定决心全面学好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人本化的价值理念和激励创新的教育思想;经济方面的市场化的交换方式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面的城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等工业文明的精华,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要尽可能地防止和及时克服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选择,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拓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本文节选自:张象枢. 基于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学习心得[J]. 当代生态农业, 2012(Z2):1-13.


张象枢(1931- ),男,澳门太阳集团6138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农业经济学家、环境经济学家、原环境经济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创始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生态经济战略研究首席研究员,兼为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科联环境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张象枢教授从解放初期就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至今近70年,一生学术成果硕果累累,堪称环境、生态与农业学科的泰斗、学术大师,为我国农业及环境经济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Baidu
sogou